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朋友都受困于自媒體的制作。無論是為企業制作自媒體還是為個人制作自媒體,大家似乎都是要么不知如何開始,要么不知道開始之后要如何經營才會變得更好。今天,換個角度,通過對比網店來看看自媒體如何推廣。
首先,我一直認為電商平臺是一個廣告展示平臺,所以,平臺上的每一家網店中所銷售的產品其實只是產品的廣告(即便是那些可以在線即時使用的充值卡……也是廣告),從廣告展示的概念來定義的話,實際上每一家網店都是一個自媒體,他們需要的是訪問量(閱讀量)以及比訪問量更值錢的“轉化率”。
如果聊回自媒體,我們不妨聊一下自媒體靠什么贏利,透過所有表象看到本質,我們會發現是靠訂閱(打賞)和廣告(流量分成只是運營平臺的另一種廣告費換算方式),打賞,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它看成是產品(內容)的在線銷售,而廣告……,就是廣告了。
從本質上來說,自媒體和網店其實都是媒體形式出現于受眾眼前的,它們都需要用戶“閱讀”來獲得后面更多的利益。
其次,同為自媒體,網店的成本壓力要大于自媒體。我們拿級別相當的自媒體來比較,網店通常需要更大的前期投入,比如壓貨、倉儲、客服、平面制作……,而很多自媒體則只要依靠寫手就基本夠了。
成本的壓力還會體現于運營者的心理層面。自媒體的運營者會認為前期并不需要絕對的投入,而網店的經營者則清楚地知道如果沒有前期投入就不會在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網店的運營者們對獲得回報會更迫切,因此,卻借鑒、吸收網店的運營方式,將會讓自媒體的經營者們更容易從效率的角度出發去思考面臨的問題。
再次,網店需要直接轉化,而好的自媒體并沒有廣告轉化的壓力。網店只靠流量是難以維持生計的,因此網站會更在乎的內容形式是:促銷。而我們通常所說的自媒體則不同,因為沒有直接轉化消費的壓力,自媒體可以更多地考慮如何通過內容去增加受眾的粘度。
一般來說,受眾對于促銷是不容易產生粘度的,而對內容則不同。人們對于促銷感興趣源于性價比,也就是說哪里性價比更高就選擇哪里,對待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則不同。拿曾經在國內紅極一時的《讀者》來說,讓讀者堅持訂閱、購買的就是他們的內容。如果時空錯亂,《讀者》能夠發展成一個移動互聯網端的自媒體的話,前途可能真的是不可限量的。
沒有銷售的壓力,自媒體們更應該在內容端多做一些,做好一些。這個世界做事情是需要“功利”的,但是這個“功利”并不應該成為我們對長遠利益思考的掣肘。
最后,自媒體的經營者,特別是個人經營者們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要考慮——結合平臺的促銷。
網店的經營是必須要考慮參與平臺組織的促銷活動的,“引流量”的概念在互聯網時代實在是太重要了,從表面上看,網店們參與各種促銷節的活動是一種對平臺廣告的支持,但是實際上這種廣告卻是可以直接帶來訪問量以及轉化率的。因為由促銷活動而來的訪問者不僅量大,而且對于產品的訴求要相對精準的多。
新媒體營銷也是一樣,很多個人自媒體并不在意去參加平臺的活動。我真的覺得這不是一種明智的行為,就如同網店參加各種促銷節一樣——不要忘記,網店可是要花錢才可以得到“引流量”的機會的,而自媒體呢?只要按照平臺要求去準備內容就好了!
可能看到這里,你有些遺憾本文并沒有給出自媒體如何推廣,哈,我覺得這個遺憾其實是合理的。每個自媒體都有自己的方向和生命力,如果有一篇文章可以教會所有人做所有形式的自媒體,這篇文章一定是騙人的。
但是,參考網店的來經營我們的自媒體——這種思考方式一定是有效的,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你認為經營的成功,而且可以為你所借鑒的網店吧!